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以太坊演進:從全球計算平台到世界數字帳本
以太坊:從全球計算平台到數字帳本的演變
近日,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對一條社交媒體評論表示認同,稱"以太坊一層是世界帳本"。這番表態引發了業界對以太坊宏觀定位的廣泛討論。
衆所周知,區塊鏈生態中每個公鏈都有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和目標。以太坊自誕生之初就以打造"世界計算機"爲願景,旨在構建一個能執行各類智能合約、承載多樣化Web3應用的開放平台。Vitalik曾多次強調,以太坊不僅僅是支付網絡,更是一個通用的去中心化計算層。
那麼,從"世界計算機"到"世界帳本",這一敘事的轉變背後有何深意?
以太坊:世界計算機的初衷
回顧以太坊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發現其主線雖然沒有劇烈轉向,但一直在動態演進中:
自2016年以來,歷經多輪市場週期,以太坊始終作爲智能合約平台的領頭羊,引領整個賽道催生了大量創新應用,從ERC20代幣到DeFi,再到NFT與區塊鏈遊戲,每一波熱潮都彰顯了"鏈上計算"的魅力。
智能合約一直是以太坊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是Vitalik反復強調以太坊是去中心化應用平台,而非單純資產轉帳工具的原因。然而,現實中的矛盾也日益凸顯。
最受詬病的莫過於曾經的高Gas費和低TPS等性能瓶頸,這些問題制約了復雜計算邏輯的大規模落地。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2020年開始,Rollup技術逐步興起。經過近5年的發展,以太坊逐漸確立了"L1+L2"的分層架構。
在這種新架構下,尤其是過去兩年,越來越多跡象表明,以太坊正在朝着成爲可信、穩定、主權級別的"世界帳本"方向演進。
L1+L2分工下的敘事重構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這種分工,"以太坊主網負責安全與結算、L2承接高頻交互"可謂恰如其分。
簡而言之,如今以太坊生態內部已形成清晰的分工模式:主網提供安全和最終結算的基礎設施保障,而各類L2解決方案則承載大部分高頻交易和用戶操作。
這種架構既提升了可擴展性,也進一步強化了ETH的價值捕獲邏輯,自然而然地將以太坊主網推向"全球去中心化帳本"的定位。L2生態越繁榮,以太坊主網作爲統一大帳本的價值就越高。
畢竟,所有L2網路都依賴它作爲"央行"級別的結算層。
EIP-1559的推出無疑是以太坊敘事轉折的關鍵節點。它不僅引入了基礎費用和燃燒機制,更深層次地重塑了以太坊的價值捕獲方式。這使得以太坊不再依賴主網上的大量交易帶來Gas收入,而是轉向依靠L2實現持續"納稅"。
換言之,過去用戶直接與主網交互,現在則由L2充當中間層,負責向用戶提供服務、收取手續費,最終"上繳"費用,向主網換取結算權。這一機制設計頗似歷史上的"包稅人制度":
可以說,以太坊並未放棄"世界計算機"的願景,只是L1+L2的分工架構與發展路徑,正在引導它先成爲"世界帳本"。
"世界帳本"的現實主義落地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視角是,每一輪ETH的價值爆發,本質上都源於主網作爲帳本角色被充分利用。
2017年ERC20浪潮將其定位爲代幣發行和清結算層,2020年DeFi熱潮則將其視爲智能合約組合下的資金結算平台。而近期若因美股代幣化、實物資產上鏈等金融創新再次引爆行情,以太坊仍將是那個可信帳本。
對傳統金融而言,計算能力固然重要,但真正決定是否遷移上鏈的核心因素,始終是帳本的"信任、最終性與安全性"——這是合規資產最關鍵的落腳點。
這也解釋了爲何衆多傳統金融平台選擇基於Arbitrum等L2推出美股代幣交易服務。這不僅體現了對Rollup架構性能的認可,更重要的是,這些交易最終都將回歸以太坊主網完成結算。
這表明現有L2方案的性能、安全與合規能力,已足以承接傳統金融核心資產的交易需求。某種程度上,這輪"美股上鏈"浪潮,實際強化了以太坊作爲全球金融清結算基礎設施的定位,進一步驗證了其"世界帳本"角色的可行性與現實需求。
這才是以太坊從"世界計算機"邁向"世界帳本"的現實主義演進路徑——它不再僅僅承諾未來的鏈上應用藍圖,而是被越來越多現實世界的主流資產選擇作爲結算終點。
從這個角度看,這類趨勢不僅是對以太坊L1價值的確認,也將深刻重構L2的價值捕獲邏輯,推動整個以太坊生態在技術與金融基礎設施之間真正接軌。
總而言之,那些真正能推動這條鏈走向億級用戶的敘事,不僅僅在於以太坊可以做什麼,更在於:現實世界願意用以太坊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