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关税波动后 比特币行情聚焦央行流动性
关税波动后市场迎来喘息 未来行情聚焦通胀与流动性
经历了一周的关税摩擦后,金融市场在周末获得了短暂喘息。然而,这种平静能否持续仍未可知。关税问题作为突发事件,引发了资金避险和情绪波动,导致市场剧烈震荡。
一旦市场厘清关税带来的基本面变化并释放避险情绪,金融体系将重新寻找平衡点。这解释了为何全球股市,尤其是美股在上周五以上涨收盘,结束了一周的动荡。从标普500的波动率指数变化可见一斑。
上周VIX指数创下近期新高,与2020年疫情引发的金融动荡相当。这也解释了过去一周市场出现如此大幅波动的原因,毕竟如此剧烈的波动实属罕见。
随着巨大波动暂告一段落,影响加密货币市场走势的焦点又回到了"通胀"和"降息"上。只有降息才能带来资金充裕,为以比特币为首的风险资产提供增长动力。
对比过去10年全球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比特币走势,可以清晰看到两者的高度相关性。比特币过去10年的巨大涨幅正是建立在全球M2暴增的基础之上,这种相关性远超其他金融指标。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每当发布与通胀或降息相关的数据时,比特币总会出现波动,因为这最终影响到是否有新资金流入加密货币领域。
然而,目前市场似乎过于聚焦美联储的降息路径,而忽视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央行资产规模。它反映了国内货币的流动性状况,与比特币的涨跌同样密切相关。
纵观比特币过去3个周期的涨幅与央行资产规模增长的变化,可以发现这种相关性贯穿了每一次比特币的大涨,恰好与4年一轮的周期相对应。
央行的流动性在2020-2021年的加密货币牛市、2022年的熊市、2022年末至2023年初的复苏、2023年第四季度的飙升以及2024年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的回调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9月后,央行资产规模开始回落,并于年底触底回升,目前已涨至过去一年的高点。从数据相关性来看,央行流动性的变化通常领先于比特币和加密货币市场的大幅波动。
有趣的是,2017年比特币牛市期间,美联储并非"放水"的一方,反而全年加息3次,且实施量化紧缩。但以比特币为首的风险资产在2017年表现依然十分乐观,这是因为央行资产规模在那一年创下新高。
甚至从标普500的涨幅来看,也与央行流动性存在一定相关性。历史数据显示,央行总资产规模与标普500的年度相关性系数约为0.32(基于2015-2024年数据)。
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因为央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与美联储议息会议的时间窗口有重叠,使得短期内相关性被放大。
综上所述,我们不仅要密切关注美国的货币政策,同样需要留意国内金融数据的变化。最近已有消息称"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调整余地,随时可以出台",我们需要持续跟踪这一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从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25年1月,我国存款总额为42.3万亿美元,而美国的存款总额约为17.93万亿美元。从存款规模来看,国内存在更多的金融可能性,如果流动性改善,或将迎来新的变化。
当然,另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即使资金流动性提高,能否真正流入加密货币市场,毕竟仍存在一些限制。不过,香港已经给出了积极信号,从政策松紧程度和便利性来看,情况已经不同于几年前。
最后,正如一句名言所说,"风来了猪都会飞"。乘势而上胜过逆水行舟,我们要做的除了等待,就是在风起时敢于拾级而上,迎风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