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以太坊演进:从全球计算平台到世界数字账本
以太坊:从全球计算平台到数字账本的演变
近日,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对一条社交媒体评论表示认同,称"以太坊一层是世界账本"。这番表态引发了业界对以太坊宏观定位的广泛讨论。
众所周知,区块链生态中每个公链都有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目标。以太坊自诞生之初就以打造"世界计算机"为愿景,旨在构建一个能执行各类智能合约、承载多样化Web3应用的开放平台。Vitalik曾多次强调,以太坊不仅仅是支付网络,更是一个通用的去中心化计算层。
那么,从"世界计算机"到"世界账本",这一叙事的转变背后有何深意?
以太坊:世界计算机的初衷
回顾以太坊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其主线虽然没有剧烈转向,但一直在动态演进中:
自2016年以来,历经多轮市场周期,以太坊始终作为智能合约平台的领头羊,引领整个赛道催生了大量创新应用,从ERC20代币到DeFi,再到NFT与区块链游戏,每一波热潮都彰显了"链上计算"的魅力。
智能合约一直是以太坊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Vitalik反复强调以太坊是去中心化应用平台,而非单纯资产转账工具的原因。然而,现实中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最受诟病的莫过于曾经的高Gas费和低TPS等性能瓶颈,这些问题制约了复杂计算逻辑的大规模落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20年开始,Rollup技术逐步兴起。经过近5年的发展,以太坊逐渐确立了"L1+L2"的分层架构。
在这种新架构下,尤其是过去两年,越来越多迹象表明,以太坊正在朝着成为可信、稳定、主权级别的"世界账本"方向演进。
L1+L2分工下的叙事重构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种分工,"以太坊主网负责安全与结算、L2承接高频交互"可谓恰如其分。
简而言之,如今以太坊生态内部已形成清晰的分工模式:主网提供安全和最终结算的基础设施保障,而各类L2解决方案则承载大部分高频交易和用户操作。
这种架构既提升了可扩展性,也进一步强化了ETH的价值捕获逻辑,自然而然地将以太坊主网推向"全球去中心化账本"的定位。L2生态越繁荣,以太坊主网作为统一大账本的价值就越高。
毕竟,所有L2网络都依赖它作为"央行"级别的结算层。
EIP-1559的推出无疑是以太坊叙事转折的关键节点。它不仅引入了基础费用和燃烧机制,更深层次地重塑了以太坊的价值捕获方式。这使得以太坊不再依赖主网上的大量交易带来Gas收入,而是转向依靠L2实现持续"纳税"。
换言之,过去用户直接与主网交互,现在则由L2充当中间层,负责向用户提供服务、收取手续费,最终"上缴"费用,向主网换取结算权。这一机制设计颇似历史上的"包税人制度":
可以说,以太坊并未放弃"世界计算机"的愿景,只是L1+L2的分工架构与发展路径,正在引导它先成为"世界账本"。
"世界账本"的现实主义落地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视角是,每一轮ETH的价值爆发,本质上都源于主网作为账本角色被充分利用。
2017年ERC20浪潮将其定位为代币发行和清结算层,2020年DeFi热潮则将其视为智能合约组合下的资金结算平台。而近期若因美股代币化、实物资产上链等金融创新再次引爆行情,以太坊仍将是那个可信账本。
对传统金融而言,计算能力固然重要,但真正决定是否迁移上链的核心因素,始终是账本的"信任、最终性与安全性"——这是合规资产最关键的落脚点。
这也解释了为何众多传统金融平台选择基于Arbitrum等L2推出美股代币交易服务。这不仅体现了对Rollup架构性能的认可,更重要的是,这些交易最终都将回归以太坊主网完成结算。
这表明现有L2方案的性能、安全与合规能力,已足以承接传统金融核心资产的交易需求。某种程度上,这轮"美股上链"浪潮,实际强化了以太坊作为全球金融清结算基础设施的定位,进一步验证了其"世界账本"角色的可行性与现实需求。
这才是以太坊从"世界计算机"迈向"世界账本"的现实主义演进路径——它不再仅仅承诺未来的链上应用蓝图,而是被越来越多现实世界的主流资产选择作为结算终点。
从这个角度看,这类趋势不仅是对以太坊L1价值的确认,也将深刻重构L2的价值捕获逻辑,推动整个以太坊生态在技术与金融基础设施之间真正接轨。
总而言之,那些真正能推动这条链走向亿级用户的叙事,不仅仅在于以太坊可以做什么,更在于:现实世界愿意用以太坊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