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密貨幣監管:重蹈覆轍的金融放松?金融市場正在經歷一場變革。近期有消息稱,某大型銀行正考慮接受客戶的加密資產作爲貸款抵押品。這一舉動無疑標志着數字貨幣正逐步滲透到傳統金融體系中。然而,這種趨勢令人擔憂。以比特幣爲例,其波動性遠超主要股指,且常被指與非法活動有關。盡管如此,在強大的政治支持下,加密貨幣似乎正在獲得更多認可。近年來,加密貨幣相關的政治獻金數額巨大,涉及兩黨多位政客。這種遊說努力最近取得了重大突破,某項有利於加密行業的法案獲得通過。預計今年晚些時候還將出臺更多相關立法。有觀點認爲,這可能引發新一輪金融危機,並加劇政治動蕩。這一幕令人想起2000年前後的場景。當時,場外衍生品支持者大舉進軍華盛頓,要求"適當監管"以推動金融"創新"。結果是信用違約掉期市場在監管不足的情況下迅速膨脹,最終引發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如今,有政府高官預計,穩定幣市場規模將在未來幾年內增長十倍,從約2000億美元擴大到2萬億美元,並滲透到從貸款到國債市場的各個領域。一位資深參議員指出,這種情況似曾相識。遊說者聲稱"請監管我們",實則是爲了獲得政府背書,而政客們則爲放松監管提供兩黨支持。事實上,從2000年的衍生品放松管制,到克林頓時期更廣泛的金融業去監管化,再到2018年對地區銀行監管的削弱(導致了2023年的銀行危機),以及最近的加密貨幣法案,這些都是在兩黨推動下完成的。盡管有批評者試圖阻止,但加密貨幣遊說團體通過巨額政治獻金展現了強大影響力。雖然大多數參議院民主黨人反對該法案,但一些有影響力的民主黨參議員的支持足以促成其通過。這種局面引發了四個主要擔憂:首先,新法案被宣傳爲使加密貨幣更安全的方式,但實際上可能增加整個市場的波動性。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與股市高度相關,且波動性更大。其次,在當前市場、經濟和貨幣政策高度不確定的情況下,鼓勵金融"創新"的時機非常不合適。第三,如果未來經濟形勢惡化,持有加密資產的金融機構可能陷入困境,導致信貸市場凍結,重現2008年金融危機的場景。最後,這種金融放松管制可能進一步加深選民對主流政治的不信任,在經濟衰退時期引發更嚴重的政治動蕩。歷史似乎正在重演。正如90年代末的金融放松爲2008年危機埋下伏筆,現在的加密貨幣政策可能正在爲下一場金融風暴做準備。在政府應對經濟衰退的能力和意願都在下降的情況下,這種發展趨勢令人深感憂慮。
加密監管松綁引發金融危機擔憂 歷史或將重演
加密貨幣監管:重蹈覆轍的金融放松?
金融市場正在經歷一場變革。近期有消息稱,某大型銀行正考慮接受客戶的加密資產作爲貸款抵押品。這一舉動無疑標志着數字貨幣正逐步滲透到傳統金融體系中。
然而,這種趨勢令人擔憂。以比特幣爲例,其波動性遠超主要股指,且常被指與非法活動有關。盡管如此,在強大的政治支持下,加密貨幣似乎正在獲得更多認可。
近年來,加密貨幣相關的政治獻金數額巨大,涉及兩黨多位政客。這種遊說努力最近取得了重大突破,某項有利於加密行業的法案獲得通過。預計今年晚些時候還將出臺更多相關立法。有觀點認爲,這可能引發新一輪金融危機,並加劇政治動蕩。
這一幕令人想起2000年前後的場景。當時,場外衍生品支持者大舉進軍華盛頓,要求"適當監管"以推動金融"創新"。結果是信用違約掉期市場在監管不足的情況下迅速膨脹,最終引發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
如今,有政府高官預計,穩定幣市場規模將在未來幾年內增長十倍,從約2000億美元擴大到2萬億美元,並滲透到從貸款到國債市場的各個領域。
一位資深參議員指出,這種情況似曾相識。遊說者聲稱"請監管我們",實則是爲了獲得政府背書,而政客們則爲放松監管提供兩黨支持。
事實上,從2000年的衍生品放松管制,到克林頓時期更廣泛的金融業去監管化,再到2018年對地區銀行監管的削弱(導致了2023年的銀行危機),以及最近的加密貨幣法案,這些都是在兩黨推動下完成的。
盡管有批評者試圖阻止,但加密貨幣遊說團體通過巨額政治獻金展現了強大影響力。雖然大多數參議院民主黨人反對該法案,但一些有影響力的民主黨參議員的支持足以促成其通過。
這種局面引發了四個主要擔憂:
首先,新法案被宣傳爲使加密貨幣更安全的方式,但實際上可能增加整個市場的波動性。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與股市高度相關,且波動性更大。
其次,在當前市場、經濟和貨幣政策高度不確定的情況下,鼓勵金融"創新"的時機非常不合適。
第三,如果未來經濟形勢惡化,持有加密資產的金融機構可能陷入困境,導致信貸市場凍結,重現2008年金融危機的場景。
最後,這種金融放松管制可能進一步加深選民對主流政治的不信任,在經濟衰退時期引發更嚴重的政治動蕩。
歷史似乎正在重演。正如90年代末的金融放松爲2008年危機埋下伏筆,現在的加密貨幣政策可能正在爲下一場金融風暴做準備。在政府應對經濟衰退的能力和意願都在下降的情況下,這種發展趨勢令人深感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