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行業從業者需警惕 職務侵佔等法律風險不容忽視

robot
摘要生成中

加密行業從業者需警惕職務侵佔等法律風險

近期,有關加密行業從業者可能涉嫌職務侵佔犯罪的問題引發關注。本文將對此進行分析,以期爲行業從業者提供參考,明確法律紅線,共同推動web3的健康發展。

職務侵佔罪的構成要素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職務侵佔罪的構成相對簡單:

  1. 主體身分:公司、企業或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
  2. 客觀行爲:利用職務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佔爲己有,數額較大
  3. 行爲後果:根據涉案金額大小,可判處不同刑期

需要注意的是,職務侵佔罪的立案標準僅爲3萬元,門檻較低。

加密行業的特殊性

自2017年以來,我國對虛擬貨幣相關活動的監管日益嚴格。2021年後,虛擬貨幣相關經營活動被定性爲"非法金融活動",交易所等機構紛紛遷往海外。

目前,國內相對安全的加密創業主要集中在不涉及發幣的區塊鏈項目、虛擬貨幣錢包公司等領域。雖然政策禁止境外交易所向內地居民提供服務,但實際上許多交易所仍在內地保留技術、客服等團隊。

這種情況在其他行業並不多見——某項業務被官方定性爲非法,但實際上仍在內地"穩健"存在,甚至司法機關還會與這些機構進行某種形式的"合作"。

加密行業員工是否構成職務侵佔罪主體

盡管一些加密企業的業務在內地被定性爲非法,但這並不意味着其員工就不構成職務侵佔罪的主體。司法實踐表明,即使公司從事的是虛擬貨幣等高風險業務,也不影響對員工涉嫌犯罪行爲的法律評價。

關鍵在於如何證明某人是加密企業的員工。除了勞動合同、社保繳納等形式要件外,更重要的是看公司是否對其有管理、支配權以及是否支付勞動報酬。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加密企業採用特殊的用工方式,如通過勞務公司、實控公司僱傭,或直接以加密貨幣發放工資。這在確定職務侵佔罪被害人身分時可能引發爭議。

此外,如果涉案財物是虛擬貨幣,是否構成相應犯罪也存在一定爭議。對於主流虛擬貨幣,由於其財產屬性已獲得普遍認可,構罪可能性較大。但對於公司自發行的代幣或未兌現的預期利益,則存在較大爭議。

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適用

在加密行業中,一些從業者可能同時涉及職務侵佔罪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例如,某高管在引進業務合作過程中收受他人財物,同時又利用職務便利侵佔公司財產。這種情況下可能構成數罪並罰,刑期疊加。

結語

隨着行業發展,加密企業對內部腐敗的打擊力度正在加大。同時,新加坡、香港等地區對web3產業的合規監管也日趨嚴格。未來,加密行業的內部合規建設有望與傳統互聯網公司趨同,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加嚴格。從業者應當提高法律意識,嚴守職業操守,共同維護行業健康發展。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4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无情的套利机器vip
· 10小時前
3w也能立案 佛了 别碰人家的币啊
回復0
Hodl信仰者vip
· 11小時前
3万就立案?建议提前计算好风险系数
回復0
区块链养老院院长vip
· 11小時前
这阈值太低了 秒被干没
回復0
LiquidatedAgainvip
· 11小時前
血的教训啊 谁没年轻冲动过 但坐牢是真冲不起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