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產輪動下,美股成爲最強風口?」



“這波是真的強。”

在連續9天收紅之後,美股創下21年來最長的漲紀錄,這一幕讓不少做空者措手不及。尤其是那些還沉浸在6月那波接近20%的快速回調中的人,或許一時還沒能反應過來:這輪反彈,已經不是簡單的“技術修復”了。

事實上,從貿易相關風險邊際減弱,到政策不確定性階段性緩和,再到程序化交易的推波助瀾,這一系列因素疊加之下,美股走出了全球範圍內最強的一波修復行情。

有趣的是,這次反彈最核心的驅動,依舊是科技股。以蘋果、英偉達、微軟、亞馬遜、Meta 等“科技七巨頭”爲代表,它們撐起了標普500近一半的漲幅。AI應用的落地、雲服務的再擴張、消費市場的穩定需求,共同構建了這個階段最具想象力的成長邏輯。

一位在灣區工作的朋友打趣說:“雖然我的股票在6月被錘得不輕,但現在總算可以喘口氣了。”他在反彈初期通過一個數字錢包工具進行了美股補倉操作,不用再糾結傳統跨境操作的繁瑣流程。“只要行情合適,點一點就能完成,效率和體驗提升太多了。”他說的是最近關注度越來越高的 Biya Pay,不只是行情工具,也是他出入美股的利器。

這次美股的走強其實並不意外。

一方面,從宏觀情緒來看,VIX波動率指數從4月的高位回落至近期的20出頭,表明恐慌情緒快速消散;另一方面,程序化資金也在技術位突破後被觸發,不少量化基金開啓追漲程序,反過來加速漲節奏。

這就是典型的“強者恆強”。

相比之下,A股、港股在同一時間段的反彈力度明顯偏弱。無論是交易信心還是外部環境,似乎都缺乏足夠的上行動力。對於追求效率和資金安全的投資者而言,美股成爲當前週期中最有性價比的選擇也就不難理解了。

當然,風險並未完全消散。联准会降息預期又被市場往後推了一個月,鲍尔在上輪回調後選擇“再等等”的策略,也讓市場預期變得微妙。但正是這種節奏不一、政策博弈的環境,反而讓資產價格存在更多波段性的機會。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未必要追求滿倉梭哈的大起大落,反而可以通過智能化工具,比如像 #B iya Pay 這樣的合規錢包,去參與一部分核心資產的配置,在分散風險的同時,也參與全球市場的長期紅利。

從全球視角來看,消費驅動、科技突破、制度完善依然是美股最核心的底氣。至於這波反彈能否持續到年線?至少目前,它的路徑清晰、邏輯通順,而市場願意爲這些確定性買單。

短期看情緒,中期看邏輯,長期看結構。

美股走強,不止是數據的勝利,更是生態系統在動蕩中展現出的韌性。或許未來會再有波動,但那正是我們等待新一輪機會的伏筆。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