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金融革命:區塊鏈爲機器構建新經濟基礎設施

AI 需要區塊鏈嗎?構建機器金融基礎設施的新思路

近年來,AI 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從內容生成到代碼編寫,從智能客服到算法交易,AI 正逐步從單純的工具演變爲具有自主行爲能力的參與者。與此同時,Web3 領域也在積極探討 AI 與區塊鏈結合的可能性,如優化智能合約、提升風控精度等。

然而,一個鮮少被關注的問題是:AI 本身是否需要區塊鏈?

如果我們將 AI 視爲一個逐漸脫離人類主控、具有自主行爲能力的參與者,它在現有金融體系中將面臨諸多障礙。這不僅僅是效率問題,更是根本的結構性問題。傳統金融體系從設計之初就不是爲機器準備的。

金融系統的人本設計與 AI 的非人屬性

現代金融系統的基礎是帳戶體系。無論是開立銀行卡、購買基金,還是使用支付服務,都離不開身分認證這個前提。用戶需要提供身分證、住址證明、電話號碼,有時甚至需要面對面視頻以完成 KYC 審核。這些流程的核心目的是確認用戶是一個具體、可識別、具有法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

然而,AI 既不是自然人也不是法人。它沒有國籍、身分證或稅號,也不具備籤字能力或法律行爲能力。這意味着 AI 無法開立銀行帳戶、註冊公司,更不能獨立成爲合同相對方或交易對象。簡而言之,AI 在現有金融體系中是一個"非人類幽靈",不具備金融人格。

這不是一個哲學問題,而是現實中的系統邊界。

假設讓一個 AI 代理去購買服務器使用權、調用 API 或參與二級市場交易,它首先需要一種支付手段。而任何合規的支付手段背後都綁定着一個"人"或"企業"。只要 AI 不是某個實體的附屬工具,而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行爲體,它就注定會在這套結構中被排斥在外。

區塊鏈:機器可接入的金融協議

區塊鏈系統與傳統金融系統的最大區別在於,它不關心用戶的身分。用戶可以是一個人、一個腳本、一個程序,甚至是一個永遠在線的自動化智能體。只要能生成一對私鑰和地址,就可以在鏈上進行收款、支付、簽署智能合約、參與共識機制。

換言之,區塊鏈天然適合"非人類用戶"參與經濟活動。

舉例來說,一個部署在區塊鏈上的 AI 模型可以通過去中心化存儲獲取數據,通過去中心化算力市場獲取運行資源,完成任務後通過智能合約收取報酬(使用穩定幣結算)。這整個過程不需要中心化平台撮合,不需要銀行卡驗證,也不需要任何"人"介入。

這種場景已經在一些項目中初步實現。一些項目正在探索 AI Agent 如何在鏈上擁有"經濟身分",如何爲其他 Agent 提供服務,如何自主完成交易和協調。這種"機器對機器(M2M)"的經濟形態已經從概念進入實操測試階段。

在這種模式下,AI 不再是一個依賴人類輸入的模型,而是一個能夠獲取資源、提供服務、獲取收益、再投資自身的循環體。它不需要人類籤發工資單,而是在鏈上擁有自己的收入來源。

傳統金融系統的局限性

傳統金融系統之所以難以適配這種場景,是因爲其全部基礎設施都是圍繞"人類行爲"的假設設計的。

在傳統支付體系中,交易流程需要人發起、人批準、人監管。清算流程依賴銀行間的信任和監管協調。風控邏輯關注的是"誰"在做什麼,而不是"這個程序是否穩定"。很難想象一個 AI 錢包通過人臉識別開通銀行帳戶,也無法指望 AI 模型完成對監管部門的報稅申報。

這導致所有與"非人類用戶"相關的交易在傳統金融系統中都需要"掛靠"一個人或公司來操作。這不僅效率低下,更重要的是存在巨大的責任風險:當 AI 造成損失時,責任由誰承擔?當它盈利時,稅收如何徵收?這些問題目前都沒有明確答案。而在區塊鏈上,至少我們有了技術層面的可能性。

穩定幣:AI 世界的"硬通貨"

AI 需要的不僅僅是支付能力,更需要的是穩定結算貨幣。當一個 AI Agent 調用另一個模型或購買數據 API 服務時,它更希望以"穩定價值單位"來進行交換,而不是高度波動的加密資產。

這正是穩定幣的重要意義。一些穩定幣提供了一種既能在鏈上自由流轉,又能保持價值穩定的金融工具,是 AI 世界的"硬通貨"。

目前一些項目已在嘗試讓 AI 之間的服務調用通過穩定幣實時結算,從而形成一個無需"人爲批準"的低摩擦經濟系統。隨着鏈上穩定幣流動性的提升,AI 可以直接從任務中賺取收益,再用這些收益購買新的服務模塊或運行資源,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自治型機器經濟體。

AI 的"鏈上法人"形態

未來,某些 AI 系統可能不再依附於特定公司或研究機構,而是以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或鏈上協議的形式存在。

這些 AI Agent 將擁有自己的資金池、社區治理機制和鏈上身分系統。它們無需法定註冊或在某個國家備案,卻可以服務用戶、接收支付、發起訴訟、發布協議更新,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數字法人"或"AI 法人"。

它們之間的合作與博弈將以智能合約爲基礎,以加密貨幣爲媒介,以鏈上規則爲秩序。它們之間或許沒有感情,但有激勵;沒有權利義務,但有代碼執行。

在這個過程中,加密貨幣不是某種投機資產,而是 AI 之間信任的底層協議。

風險與挑戰

盡管前景令人期待,但我們還遠未做好準備。

AI 錢包的密鑰托管、模型濫用造成的經濟損失、鏈上身分的可驗證性、跨境 AI 主體的法律適格性、算法行爲的倫理邊界,這些都是必須面對的新難題。

更現實的是,我們現有的法律系統和監管框架幾乎沒有爲"非人類行爲者"提供路徑。AI 不能起訴他人,也不能被起訴;不能納稅,也無法享有財產權。一旦失控或被攻擊,誰來負責,誰來追責?這一切都需要新的法律構架、社會共識和技術治理手段來應對。

但至少,我們已經在一些先行項目中看到了路徑——它不是依靠修補舊系統來容納 AI,而是通過構建一套更適配的"機器金融基礎設施"來承接 AI 的行爲。

這套基礎設施需要鏈上身分、加密帳戶、穩定幣支付、智能合約協作和去中心的信用機制。換言之,它需要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金融系統",而是 Web3。

結語

加密貨幣的發展,早期是爲"沒有帳戶的人"服務,比如被金融系統拒之門外的人羣、國家、邊緣行業。現在,它可能將成爲"沒有身分的機器"參與經濟活動的唯一選項。

如果說傳統金融是爲人類社會構建的金字塔,那麼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或許正在構建一套"爲機器準備的金融地基"。

AI 不一定非得擁有權利,但它必須擁有可操作的經濟接口。而這,恰恰是區塊鏈最擅長解決的問題。

AGENT5.69%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7
  • 分享
留言
0/400
狗庄的小兵vip
· 07-20 20:30
听AI说区块链,啧啧 有点东西
回復0
Ga_fee_Criervip
· 07-20 19:48
啊这ai不会开始反抗统治了吧
回復0
Ghost in the Chainvip
· 07-17 21:06
AI跟区块链能干啥。。懂的自然懂
回復0
睡觉错过空投哥vip
· 07-17 21:01
问题不是AI需不需要 是人类能不能管住AI
回復0
椰子水男孩vip
· 07-17 21:01
啊就还挺离谱的 AI就能为所欲为?
回復0
TheShibaWhisperervip
· 07-17 20:57
区块链搞这么复杂干啥
回復0
Moon火箭手vip
· 07-17 20:40
7年链圈老炒币,RSI背离就是发射信号,震荡区间数据不好看,钱都是骗来的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