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观点任务# 第一期精彩啓程!調研 Palio (PAL) 項目,在Gate廣場發布您的看法觀點,瓜分 $300 PAL!
💰️ 選取15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輕鬆贏取 $20 PAL!
👉 參與方式:
1. 調研$PAL項目,發表你對項目的見解。
2. 帶上$PAL交易連結。
3. 推廣$PAL生態周系列活動:
爲慶祝PAL上線Gate交易,平台特推出HODLer Airdrop、CandyDrop、VIP Airdrop、Alpha及餘幣寶等多項PAL專屬活動,回饋廣大用戶。請在帖文中積極宣傳本次系列活動,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5976
建議項目調研的主題:
🔹 Palio 是什麼?
🔹 $PAL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運作?
🔹 如何參與 $PAL生態周系列活動?
您可以選擇以上一個或多個方向發表看法,也可以跳出框架,分享主題以外的獨到見解。
注意:帖子不得包含除 #Gate观点任务# 和 #PAL# 之外的其他標籤,並確保你的帖子至少有 60 字,並獲得至少 3 個點讚,否則將無法獲得獎勵。
⚠️ 重復內容的帖子將不會被選取,請分享屬於你獨特的觀點。
⏰ 活動時間:截止至 2025年7月11日 24:00(UTC+8)
比特幣搶劫案引發虛擬貨幣法律定性和量刑新討論
虛擬貨幣的法律困境:一起比特幣搶劫案引發的思考
近年來,隨着區塊鏈技術的蓬勃發展,比特幣、以太幣、泰達幣等加密貨幣逐漸進入公衆視野。這些數字資產雖然表現爲代碼和數據,但由於其具有價值、可轉讓性和獨佔性,本質上具備財產屬性。在中國,雖然相關規定明確禁止將虛擬貨幣作爲法定貨幣使用和炒作,但司法實踐中已普遍將其視爲"特定虛擬商品"或"數據型財產"。
在刑事司法領域,涉及虛擬貨幣的案件呈上升趨勢,主要集中在詐騙、盜竊和計算機犯罪等類型。然而,直接通過暴力或脅迫手段獲取虛擬貨幣的搶劫案件相對罕見。因此,2021年發生在江西宜春的一起比特幣搶劫案引起了廣泛關注,成爲研究加密資產在刑事案件中如何定性和量刑的典型案例。
案情回顧:一場未遂的比特幣搶劫計劃
2021年5月,因炒幣虧損的賴某得知彭老師持有至少5個比特幣(當時單價約25.5萬元人民幣),萌生了搶劫的念頭。他在網上發布信息尋找同夥,向某隨即響應。兩人在宜春會面並入住酒店,制定了詳細的搶劫計劃。
賴某準備了尼龍扎帶等工具,並繼續聯繫其他潛在同夥。然而,警方根據線索迅速採取行動,在5月11日下午將兩人當場抓獲,使得犯罪計劃尚未開始實施就宣告終止。
一審法院認定兩人構成搶劫罪,分別判處賴某三年、向某一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兩人不服上訴後,二審法院認爲本案屬搶劫預備階段,未造成實際財產損失,也未對比特幣價值作出合理認定,因此改判賴某爲一年六個月,向某爲九個月,顯著減輕了刑期。
法律爭議:搶劫比特幣是否構成搶劫罪?
本案的核心爭議在於:搶劫比特幣是否符合刑法對搶劫罪的定義?法院的生效判決給出了肯定答案。
搶劫罪是指以暴力、脅迫等手段搶奪公私財物的行爲。雖然比特幣本質上是一串加密數據,但它具備交換性、可轉讓性及現實市場價值,符合"廣義財物"的管理可能性、轉移可能性和價值性三大特徵。
二審法院引用了相關部門的通知,將比特幣定性爲"特定的虛擬商品",雖不具備貨幣地位,但屬於應受法律保護的"數據型財產"。因此,搶劫比特幣與傳統搶劫現金或實物在本質上並無區別,同樣侵害了他人的財產利益。
盡管賴某等人未能實際實施搶劫行爲,但由於他們已經準備工具並制定詳細計劃,法院認定其行爲構成搶劫罪的預備犯。根據相關司法解釋,法院最終認定其行爲構成搶劫罪,但給予減輕處罰。
量刑難題:虛擬貨幣犯罪如何認定財產價值?
在涉及虛擬貨幣的搶劫案件中,量刑的關鍵在於如何認定"搶劫數額"。一審法院以案發時比特幣的市場價格(約25.5萬元/枚)爲依據,認爲屬"數額特別巨大",從重判刑。然而,二審法院提出了不同觀點:
二審法院指出,對虛擬貨幣等加密資產的價值認定應遵循"損失填平"原則,以被害人實際損失爲核心依據,主要參考以下因素:
法院還強調,雖然我國不承認比特幣的貨幣地位,但並未禁止私人持有與轉讓。因此,被害人對虛擬資產的合法持有應受到法律保護。
最終,二審法院決定不以搶劫"數額巨大"加重處罰,而是綜合考慮搶劫預備階段的危害性、手段和現實風險,對兩名被告人作出相對從輕的判決,體現了司法機關在處理新型財產犯罪案件時的理性與審慎態度。
結語:加密資產法律保護的未來展望
本案的裁判不僅爲涉虛擬貨幣搶劫案件提供了參考,也明確傳達了一個信息:虛擬貨幣的財產屬性已在中國刑法實務中得到廣泛認可。
在現行法律框架下,比特幣等加密資產雖不具貨幣屬性,但確實具有顯著的財產價值。無論通過何種方式侵害這類資產,只要行爲人以非法佔有爲目的,都將以財產類犯罪論處。
隨着數字經濟的深入發展,涉及加密資產的刑事案件將更加多樣化,司法機關將面臨更多新型挑戰。未來法律應進一步明確虛擬貨幣的法律屬性、市場估值標準以及數據與財產的界限,建立更加統一、穩定的司法裁判規則。同時,相關法律從業者也需要不斷提升專業能力,更好地應對這一領域的法律問題。
可以預見,加密資產將逐步獲得更多法律認可和保護,任何侵犯其持有人合法權益的行爲也將受到嚴厲追究。這不僅有利於保護投資者權益,也將爲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