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扩容策略:L2主导下的全球去中心化基础设施构建

robot
摘要生成中

以太坊的扩展策略:构建去中心化的全球基础设施

以太坊的目标始终如一:建立一个全球性的、不受审查的、无需许可的区块链。一个用于去中心化应用的开放平台,秉承与GNU + Linux、Mozilla、Tor、维基百科等开源项目相同的理念。

过去十年,以太坊不仅在技术上有创新,还成为了一种社会技术创新。它展示了一种更开放和去中心化的构建方式。正如政治哲学家Ahmed Gatnash所描述的,以太坊生态系统呈现出一个几乎没有守门人、没有遗留系统的世界,在这里最受尊敬的人是那些专注于解决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的人,而不是为了攀爬等级制度而玩政治游戏。

技术项目和社会项目本质上是相互交织的。如果技术系统是去中心化的,但维护它的社会进程是中心化的,那么技术系统的去中心化就无法长期保证。同样,社会进程也需要技术来保持活力:技术带来用户,形成生态系统,为开发者提供动力,使社区保持务实。

经过十年的发展,以太坊已经成为一个大规模服务于人们的平台。数百万人使用ETH或稳定币作为储蓄和支付方式。它有实用的隐私工具、去中心化的域名系统ENS、社交媒体替代方案,以及为普通人提供比传统金融更高收益的DeFi工具。

Vitalik:要确保ETH累积价值,以太坊L1和L2未来如何扩展?

目前,我们主要通过二层网络(L2s)来扩展以太坖。L2已经达到了关键的去中心化里程碑,保护着数十亿美元的资产,将以太坊的交易容量扩大了17倍,同时大幅降低了费用。这些成功验证了以太坊去中心化和模块化的扩展方法。

L2目前面临两个主要挑战:规模和异构性。我们需要更多的blob空间来满足L2的需求。同时,不同的L2由不同的团队开发,遵循不同的标准,这给用户体验和可组合性带来了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

  1. 加速L1的blob扩展
  2. 适度扩展L1的EVM和gas限制
  3. 提高L2的安全性
  4. 改进L2之间的互操作性标准
  5. 加快L2的存取款速度
  6. 在保证基本互操作性的前提下,允许L2的多样性
  7. 确保ETH在L2主导的世界中继续积累价值

Vitalik:要确保ETH累积价值,以太坊L1和L2未来如何扩展?

在blob扩展方面,我们计划在未来几个版本中逐步增加每个slot的blob数量,最终可能达到每个slot 128个blob,实现链上10万TPS。为了加快这一进程,我们应该:

  • 降低非blob功能的优先级
  • 将blob相关的研发作为人才招聘的重点
  • 允许质押者直接调整blob目标
  • 谨慎考虑更激进的方案

在提高L2安全性方面,我们应该同时推进两条路线:

  • 多重证明系统 + 形式化验证
  • 原生Rollup:将EVM验证作为协议的一部分

Vitalik:要确保ETH累积价值,以太坊L1和L2未来如何扩展?

在互操作性方面,我们需要标准化的跨链地址、消息传递和桥接机制,加快存取款速度,实现L2读取L1状态等。大部分工作可以由跨生态系统的实体来完成,以减少协调成本。

Vitalik:要确保ETH累积价值,以太坊L1和L2未来如何扩展?

在ETH经济学方面,我们应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

  • 巩固ETH作为以太坊生态系统的主要资产地位
  • 鼓励L2通过费用支持ETH
  • 部分支持基于Rollup的Rollup
  • 增加blob数量,将其视为潜在收入来源

总之,以太坊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技术和社会生态系统,但仍有很多工作要做。L2开发者应该为blob扩展、EVM扩展和互操作性标准做出贡献。钱包开发者需要实施这些标准。ETH持有者和社区成员则应积极参与相关讨论。以太坊的未来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

Vitalik:要确保ETH累积价值,以太坊L1和L2未来如何扩展?

ETH2.98%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5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DeFiAlchemistvip
· 08-12 11:44
啊,神圣的收益模式揭示了以太坊转变为数字哲学家的石头... *调整去中心化金融望远镜*
查看原文回复0
Moon火箭手vip
· 08-09 19:51
L2发射窗口已开启 上升轨道进入加速期 bullish!
回复0
链下人生赢家vip
· 08-09 19:45
玩就玩L2呗
回复0
TokenVelocityTraumavip
· 08-09 19:45
l2必须给力啊浮层不稳固
回复0
韭当割vip
· 08-09 19:29
牛啊以太坊 无敌了都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