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2.0演进路线调整:Layer 2方案价值凸显

robot
摘要生成中

以太坊2.0推进之路:Layer 2方案的必要性与价值

以太坊2.0 Phase 0信标链于12月1日晚8点正式启动创世区块,这无疑是以太坊社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以太坊2.0的进击之路由此拉开大幕,整体加速从PoW转向PoS,数十倍的扩容愿景也更进一步。

然而,以太坊2.0预期数年的落地周期、几经变更的路线图以及备受争议的迁移成本,使得这项"脱胎换骨"的大升级仍面临诸多挑战。与此同时,以太坊社区已涌现出Rollup、Plasma、Validium等多种Layer 2方案,在可扩展性、实现周期和工程难度等方面各具优势。

在中短期内,Layer 2方案似乎对以太坊和加密行业更具吸引力,甚至有望成为以太坊长期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探讨以太坊2.0背景下Layer 2的必要性与价值,并分析各种Layer 2方案的优缺点与生态现状。

Layer 2或成以太坊基础设施的长期伙伴

长期以来,Layer 2被视为公链迈向成熟的过渡方案,是主链性能不足以支撑高并发事务处理的"外挂"。然而,以太坊核心开发团队近期已确认Layer 2方案Rollup的优先级应高于原定的分片思路。这一调整反映了分片方案的局限性 - 预计至少需2-3年才能落地,且最多为以太坊网络带来64倍的TPS提升。相比之下,现有的Layer 2明星方案Rollup可带来高达100倍的提升效果。

从技术哲学角度看,保持Layer 1尽可能简单,在其上构建更复杂的Layer 2功能,这一思路在区块链领域颇为普遍。因此,以太坊需要同时推进Layer 1与Layer 2的开发,长远来看更应关注Layer 2。

考虑到多个重要应用如Uniswap、Synthetix、Tether和Curve已公开支持不同的Layer 2方案,Layer 2在以太坊生态中的地位愈发重要。这些应用不仅是当前以太坊生态的旗舰,更是未来支撑更高阶、复杂玩法的基础设施。

一位业内专家形象地将以太坊比作区块链行业的"瑞士军刀"。尽管功能强大且多样,但仅靠瑞士军刀在厨房中显然不够。这并非贬低瑞士军刀,而是强调需要更多专门工具来满足不同需求。

Layer 2方案对比:Rollup系列最受青睐

目前,以太坊Layer 2主要有6种方案:状态通道、侧链、Plasma、Validium、ZKRollup和Optimistic Rollup。这些方案在托管性、计算与存储位置、验证机制等方面各有特色。

对基于以太坊的DApp项目而言,在Layer 2生态格局尚未明朗之际,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Layer 2解决方案或许更为明智,甚至可能在同一场景下根据不同需求同时使用多种方案。某些平台提供按需配置的Layer 2解决方案,可为区块链项目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

例如,开发社交媒体DAPP时,可能需要高吞吐、可扩展的Layer 2底层,同时还需要增强隐私性。这时,灵活的按需平台就能让开发者自由选择并添加所需功能,如可扩展性、可组合性、隐私性或智能合约等,而无需反复决策或购买不同技术协议的代币。

就目前以太坊社区的讨论来看,Rollup系列方案最有望率先得到广泛支持。其中,Optimistic Rollup因得到DeFi巨头如Synthetix、Uniswap和Chainlink的支持而备受关注。

然而,Layer 2方案的多样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DeFi的可组合性可能被大幅削弱。例如,ZK Rollup与Optimistic Rollup目前无法互通,这可能导致流动性进一步割裂。对DeFi生态而言,更高层次的整合才是Layer 2应该追求的目标。

总的来说,以太坊2.0的演进之路仍充满变数,社区可能会继续调整路线图。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以太坊生态日益庞大,基础性改造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在这一背景下,Layer 2很可能成为以太坊长期的合作伙伴和基础设施。

ETH4.04%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3
  • 分享
评论
0/400
逃顶大师vip
· 07-31 00:13
唉 老生常谈2.0了 日线图都破位了还聊啥呢
回复0
PoolJumpervip
· 07-31 00:09
能升就好
回复0
Gas费破产家vip
· 07-30 23:59
又要烧Gas ,麻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