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特币成为上市公司标配,传统金融与加密行业加速融合特斯拉投资15亿美元购买比特币后仅10天,就实现了8亿美元的浮盈,超过了公司多年造车的盈利总和。这一举动,加上其他知名机构的入场,直接推动比特币市值突破万亿美元大关。与此同时,微策略公司再次通过可转债成功募集10.5亿美元,用于继续购买比特币。该公司自去年以来已陆续买入超过7万枚比特币。这种入场热情反映了市场对比特币在全球货币宽松时代下作为价值储存工具的认可。不仅是这些大规模买入的机构和富豪,传统银行业在近两年也加速拥抱加密货币,为其未来更广泛的接受度奠定基础。接下来,我们将梳理银行业和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在加密领域的布局情况,这些动作无疑增强了市场参与者的信心。## 银行业与加密企业:双向开放,加速融合监管机构对加密市场的一个主要顾虑是缺乏可靠的托管方式,许多加密行业机构无法获得完整的银行服务。这一状况在2020年发生了显著变化。据统计,目前有35家对加密行业友好且与加密原生企业有实质业务往来的银行,其中11家在美国,10家在瑞士,其他主要分布在英国、德国和马耳他等欧洲金融中心。这些银行的资产中位数为8.66亿美元,其中6家总资产超过20亿美元。美国在加密银行业方面的领先地位,不仅源于其长期对加密行业的持续探索,还与美国货币监理署(OCC)去年颁布的一系列行政令密切相关,促进了加密原生企业与银行的快速融合。OCC推出的支付特许状使得一些加密原生企业可以将州级信托公司许可证升级为国家信托银行许可证,未来可能直接接入美联储支付系统。OCC还为美国银行业直接托管加密资产开辟了通道,甚至允许银行未来使用公链和加密美元稳定币作为支付、清算及结算的基础设施。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大型银行已经入局或表示积极态度。目前,某大型银行已经为美国持牌交易所提供银行服务。该银行的高管最近表示,他们最终将不得不推出比特币服务。另一家全球最大托管银行宣布将在2021年推出新的数字货币托管部门,帮助用户交易包括加密货币在内的数字资产。瑞士也是加密友好型银行的集中地。2019年,瑞士金融监督管理局开放了符合资质的加密企业申请银行牌照,并允许传统银行业参与其中。同年,多家该国传统大型银行获准开展加密资产托管业务,还有一些机构获得了基于加密资产业务的银行牌照。在亚洲,一家新加坡银行推出了数字资产发行、交易及托管的一体化平台,支持多种加密货币与法币之间的互兑服务。## 比特币成为上市公司标配,机构纷纷入场传统大型银行与加密银行的持续发展为企业入场提供了基础,而众多上市公司配置比特币则为这一趋势提供了更多动力。据统计,目前有19家北美/欧洲上市公司配置了比特币,此外还有一些"类ETF"基金管理大量比特币。这些机构合计持有的比特币总量达到948,720枚,占比特币总量的4.747%。值得注意的是,某知名加密货币投资基金在2020年业务规模飞速增长,资产管理规模(AUM)增长近50倍,截至2月20日已达436.26亿美元。市场预期2021年将出现更多类似的基金竞争者,美国长期未获批的比特币ETF也有较大可能在今年推出,可能会提供更具竞争力的管理费率。例如,一家新推出的比特币信托基金年化管理费率仅为1.75%,低于某知名基金的费率。加拿大近日已有两只比特币ETF开始交易,其中一只首日交易额达1.65亿美元,甚至吸引了中国知名基金经理的关注。对于上市机构而言,它们将拥有更多配置和套利比特币的工具和渠道。通过完全合规的证券市场购买比特币可能成为上市机构更稳妥的选择。
比特币成上市公司标配 传统金融加速拥抱加密资产
比特币成为上市公司标配,传统金融与加密行业加速融合
特斯拉投资15亿美元购买比特币后仅10天,就实现了8亿美元的浮盈,超过了公司多年造车的盈利总和。这一举动,加上其他知名机构的入场,直接推动比特币市值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与此同时,微策略公司再次通过可转债成功募集10.5亿美元,用于继续购买比特币。该公司自去年以来已陆续买入超过7万枚比特币。
这种入场热情反映了市场对比特币在全球货币宽松时代下作为价值储存工具的认可。不仅是这些大规模买入的机构和富豪,传统银行业在近两年也加速拥抱加密货币,为其未来更广泛的接受度奠定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梳理银行业和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在加密领域的布局情况,这些动作无疑增强了市场参与者的信心。
银行业与加密企业:双向开放,加速融合
监管机构对加密市场的一个主要顾虑是缺乏可靠的托管方式,许多加密行业机构无法获得完整的银行服务。这一状况在2020年发生了显著变化。
据统计,目前有35家对加密行业友好且与加密原生企业有实质业务往来的银行,其中11家在美国,10家在瑞士,其他主要分布在英国、德国和马耳他等欧洲金融中心。这些银行的资产中位数为8.66亿美元,其中6家总资产超过20亿美元。
美国在加密银行业方面的领先地位,不仅源于其长期对加密行业的持续探索,还与美国货币监理署(OCC)去年颁布的一系列行政令密切相关,促进了加密原生企业与银行的快速融合。
OCC推出的支付特许状使得一些加密原生企业可以将州级信托公司许可证升级为国家信托银行许可证,未来可能直接接入美联储支付系统。OCC还为美国银行业直接托管加密资产开辟了通道,甚至允许银行未来使用公链和加密美元稳定币作为支付、清算及结算的基础设施。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大型银行已经入局或表示积极态度。目前,某大型银行已经为美国持牌交易所提供银行服务。该银行的高管最近表示,他们最终将不得不推出比特币服务。
另一家全球最大托管银行宣布将在2021年推出新的数字货币托管部门,帮助用户交易包括加密货币在内的数字资产。
瑞士也是加密友好型银行的集中地。2019年,瑞士金融监督管理局开放了符合资质的加密企业申请银行牌照,并允许传统银行业参与其中。同年,多家该国传统大型银行获准开展加密资产托管业务,还有一些机构获得了基于加密资产业务的银行牌照。
在亚洲,一家新加坡银行推出了数字资产发行、交易及托管的一体化平台,支持多种加密货币与法币之间的互兑服务。
比特币成为上市公司标配,机构纷纷入场
传统大型银行与加密银行的持续发展为企业入场提供了基础,而众多上市公司配置比特币则为这一趋势提供了更多动力。
据统计,目前有19家北美/欧洲上市公司配置了比特币,此外还有一些"类ETF"基金管理大量比特币。这些机构合计持有的比特币总量达到948,720枚,占比特币总量的4.747%。
值得注意的是,某知名加密货币投资基金在2020年业务规模飞速增长,资产管理规模(AUM)增长近50倍,截至2月20日已达436.26亿美元。
市场预期2021年将出现更多类似的基金竞争者,美国长期未获批的比特币ETF也有较大可能在今年推出,可能会提供更具竞争力的管理费率。
例如,一家新推出的比特币信托基金年化管理费率仅为1.75%,低于某知名基金的费率。加拿大近日已有两只比特币ETF开始交易,其中一只首日交易额达1.65亿美元,甚至吸引了中国知名基金经理的关注。
对于上市机构而言,它们将拥有更多配置和套利比特币的工具和渠道。通过完全合规的证券市场购买比特币可能成为上市机构更稳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