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L3+链抽象+代币飞轮,拆解游戏新贵B3的三重引擎
最近不少人问我怎么看Base生态的游戏新贵B3?在Coinbase前员工的“旧部”操盘下,这个专为链上游戏设计的L3能否真正破解Web3游戏的"孤岛"困局?来,我来详细聊聊:
——开放游戏web3全新理念 B3提出的"开放游戏"概念,目标很明确:打破当前Web3游戏各自为政的孤岛状态。现状确实如此,你看Axie Infinity、StepN、Parallel等头部链游,哪个不是在自己的生态里搞封闭循环?用户要玩不同游戏得切换不同链、处理不同代币、适应不同钱包,体验割裂得一塌糊涂。
B3的解决思路是通过GameChains架构让各个游戏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实现互操作性。比如,Parallel的Prime链、Infinigods的God链都能在B3上独立运行,但底层又能共享流动性和用户激励。这种"既要又要"的想法挺理想,主要看能不能落地。
问题来了,GameChains要真正实现互操作,需要各个游戏方在技术标准、资产定义、经济模型等方面达成一致。而这压根不是技术问题,是利益分配问题。
好在,B3背靠Coinbase生态确实有先天优势,有Base的流量入口和合规背书,确实能吸引不少游戏方主动接入。
——L3架构+链抽象的技术组合拳 从技术架构看,B3选择了相对稳妥但有特色的路线。作为Base上的L3,单笔交易成本控制在0.001美元左右,这个成本对链游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
B3的AnySpend技术允许用户通过单一账户即时访问跨链资产,无需手动切换网络或桥接代币。
换句话说,其本质上是"分片+跨链"的混合模式,每个GameChain维护独立状态,但通过B3统一结算层实现原子化跨链操作,避免了传统桥接方案的安全风险和时间延迟。
说白了,B3做的是游戏运营生意,不是卖铁锹的基建生意。
但L3赛道竞争激烈,你有Base生态,人家有Arbitrum的Orbit,Polygon的CDK。B3的差异化护城河可能在于对游戏场景的深度理解和统一入口
——Tokenomics设计和商业模式 B3的代币分配相对均衡:34.2%给社区生态,TGE只释放19%,剩余部分有4年锁仓计划,避免了短期抛压。
$B3 的应用场景包括质押获得GameChains奖励、资助游戏项目、支付交易费用等,逻辑比较完整。
从商业模式看,B3采用的是"平台经济+网络效应"模式。与传统游戏发行商抽成30-70%不同,B3通过较低交易费率(0.5%)和代币激励来吸引生态参与者。
关键的价值飞轮在于:更多游戏接入→更多玩家聚集→更强网络效应→更高$B3需求→更多资源投入生态。
我比较关心的是B3作为"全链游戏生态主要流通代币"的定位。现在大多数链游都有自己的代币经济,B3怎么说服这些项目接受$B3作为通用货币?从估值角度看,B3更像"游戏版App Store",价值不仅来自技术收费,更来自生态规模效应。
以上。
B3这个项目最大的看点不在于技术创新,而在于对Web3游戏行业结构性问题的系统性解决尝试。从团队背景和资源整合能力看,Coinbase系团队、Base生态支持、2100万美元融资,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优势。600万活跃钱包用户、80多款接入游戏、3亿笔累计交易,说明B3在用户获取和生态构建方面确实有一套。
B3的差异化在于"既不完全依赖单一游戏IP,也不做纯技术基建"的中间路线,理论上有更大想象空间,但也面临"两头不靠"的风险。
当然,Web3游戏赛道本身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B3能否真正把"开放游戏"愿景落地,关键还在于能否持续吸引优质游戏内容和真实用户。毕竟,再好的基础设施,最终还是要靠应用生态的繁荣来体现价值。